當前商業銀行面臨高收益資產匱乏、信用風險加大以及利潤增速放緩的局面,傳統信貸資產創收能力持續降低,綜合化經營趨勢日益明顯,商業銀行的資產配置結構亟需做適應性轉變。
與此同時,金融租賃業務發展勢頭迅猛,相比傳統銀行信貸業務,其本金損失小、風險低且收益穩定,在處置資產方面以及服務企業“走出去”和新興產業的裝備和技術升級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
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適度提高對金融租賃的資產配置,發揮金融租賃業務在產業背景和風險處置等方面的優勢,以金融租賃業務推動部分信貸業務和風險管理轉型,提高金融租賃業務對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和風險控制的貢獻度。
受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監管政策日趨嚴格、資產配置稀缺以及信用風險不斷加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利潤增速不斷下降,業務轉型迫在眉睫。金融租賃業務具有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轉型、推進金融創新等多種功能。國務院已于 2015 年 9 月頒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9 號)。為進一步發揮租賃業務特色優勢,融入母行信貸業務板塊,提高集團資產質效,本文探討了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租賃業務促進業務轉型、降低信用風險的相關問題。
一、金融租賃行業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金融租賃行業發展迅猛,且發展潛力巨大。自 2007 年啟動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試點工作后,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勢頭迅猛,整體規模也迎來快速增長。據銀監會公布數據,截至 2015 年底,金融租賃公司 47 家,行業資產規模達到 1.63 萬億元,比 2007 年底增長了數十倍,近五年的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40% 以上。在發展過程中,其經營管理也逐步規范,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穩定。2015 年底,行業不良資產率僅為 0.72%。
在規模快速擴張,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金融租賃行業業務創新也十分活躍。金融租賃資產涵蓋了從飛機、船舶、軌道交通到電力、礦產、能源等大型生產設備,以及工程機械、印刷、醫療設備等眾多行業和領域。截至 2015 年底,金融租賃行業實收資本總額達到 1289.55 億元,利潤總額達 234.43億元,并且在 SPV 跨境租賃、經營租賃、境外發債、資產證券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業務創新。
金融租賃業務憑借其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創新中的特點和優勢,正逐步成為金融領域的一支生力軍。雖然近幾年金融租賃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但與國內龐大的金融及銀行體系相比,其規模、利潤等體量依然較小,市場遠未得到充分挖掘。目前國內租賃滲透率(租賃業務發生額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占比)約為 6%,與發達國家市場 20%-30% 的占比相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金融租賃業務市場前景廣闊,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金融租賃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融租賃作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產融結合的典型領域。在一些發達經濟體中,金融租賃業務的重要程度僅次于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風險資產保全方面,金融租賃業務具有天然優勢,商業銀行提高金融租賃的資產配置比重,對降低信風險、提供綜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金融租賃業務與銀行信貸業務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諸多理論和實踐認為,金融租賃業務與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由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存在替代或者互補關系。
一是金融租賃業務與信貸業務具有部分相同屬性。金融租賃業務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行為,現代融資租賃業務便是在傳統金融業務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以融資解決融物的金融業務,其與傳統的銀行信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補性。從業務特征來看,占主體地位的融資租賃業務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更為相似,均向企業提供資金并且收取一定的利息。其中融資租賃的交易結構以融資為主,業務模式類似銀行的固定資產貸款 ;經營租賃業務則憑借其不存在本金信用風險以及收益長期穩定等優勢,對企業融資起到信貸業務以外的補充作用。從業務流程看,兩者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金融租賃業務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延伸了商業銀行的服務領域和手段,并與其他銀行產品一起形成了綜合競爭力。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金融租賃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間的經營經驗與業務優勢更易于相互嫁接,可以通過開展多領域合作,實現協同發展。
二是金融租賃業務與信貸業務具有替代與互補關系。金融租賃業務與銀行信貸業務雖然屬于兩種不同的融資工具,但均屬于固定的契約式業務,對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在融資方案選擇過程中會在金融租賃與傳統信貸之間進行權衡選擇。Marton 與 Harris 通過研究發現企業的債務比率和租賃比率呈反向變動關系,存在替代性的關系。An Yan 也驗證了二者的替代性關系,并且通過建立 MM 模型得出了金融租賃與傳統信貸之間的替代關系。除此以外,大量研究證明租賃與傳統信貸融資之間也存在互補關系。Ang 和Pamela 通過定義傳統信貸對租賃的替代比率參數來驗證二者之間的關系,經過 600 家企業數據的檢驗得出租賃與傳統信貸之間存在互補關系的研究結論。尤其是航空等特定行業中,研究數據表明租賃與傳統信貸存在互補關系。
(二)金融租賃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關鍵階段,這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質量、效益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租賃每筆業務均以租賃物的形式來支持實體經濟,是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和直接的融資方式,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
一是豐富融資渠道,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金融租賃在發達國家經濟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起到了加速器、潤滑劑的作用。在新常態經濟下,金融租賃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具有特殊優勢。金融租賃業務與制造業深入融合,能夠促進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加快企業盈利模式轉型創新。通過發揮其金融杠桿作用,有力助推供給側改革。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金融租賃則可以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改善企業流動性、優化企業財務結構、增強企業融資和設備改造升級能力、提高企業風險抵御能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金融租賃業務對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具有重要作用。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微企業對運營資金及設備需求強烈,但由于小微企業規模小、經營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弱、信用風險較高,往往是傳統銀行信用風險重點防控領域。而金融租賃業務既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并利用掌商 業 銀 行 經 營 管 理握核心物權優勢降低了信用風險。事實上,金融租賃業務在支持小微企業方面已經在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有了很好的實踐,同時在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
(三)金融租賃業務在促進金融創新、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服務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跨境跨市場經營,推進金融創新。金融租賃機構通過與銀行、信托、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開展多層次合作,有效拓展發債、金融租賃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實現跨市場、跨業務協作以及金融產品、融資服務的創新升級。隨著航空航運租賃業務國際化進程以及支持高鐵、核電等產業輸出步伐的加快,跨境租賃業務為探索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方式,有助于提升金融租賃公司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也為帶動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是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集團綜合服務能力。金融租賃資產是擁有穩定租金收入的優質投資標的,是連接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最佳紐帶。發展金融租賃業務,有利于集團持續優化資產業務結構,通過融物及資產管理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金融租賃作為金融集團實施綜合化經營的重要平臺,在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夠為集團帶來大量的客戶資源和業務機會,提升集團綜合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金融租賃公司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積極開展業務和產品創新,拓展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集團綜合金融服務水平,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四)金融租賃業務在降低銀行信用風險方面具有相對優勢金融租賃業務以實物資產為載體,是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和直接的融資方式。相比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金融租賃業務在風險保障方面具有特有的優勢。
一是融資租賃業務具有處置風險資產的特有優勢。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由于金融租賃業務具有融資融物雙重屬性,出租人利用租賃標的物這一專業屬性,能夠有效防止承租人濫用資金的道德風險行為,并且能夠減少限制承租人行為的代理成本。一旦承租人發生風險,對出租人而言,租賃合約的破產成本要遠低于傳統信貸合約對于債權人的破產成本。首先,如果承租人出現違約情況,出租人可以通過最低的法律成本保有資產,避免損失。其次,一旦發生風險,出租人對租賃物具有優先追討權,憑借租賃物緩釋和化解風險的可操作性更強,相比僅擁有抵押權和擔保權的銀行信貸業務具有更好的風險保障。第三,一旦企業進入破產清算階段,出租人憑借對承租設備的所有權,避免了事前破產的成本。在當前銀行信貸風險暴露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將部分資產配置到融資租賃業務中,有利于降低資產組合風險。
二是經營性租賃業務本金損失小、風險低且收益穩定。經營性租賃業務完全擁有物權,且具有收益長期穩定的優勢,在降低經營風險方面具有銀行信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經營性租賃是以飛機、船舶(及相關設備)等標準通用物為標的,租賃公司在標的物購置過程中憑借其專業優勢和批量采購,能夠降低資產的購置成本 ;在較長周期的經營過程中,基于對物權和租賃物價值的把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本金損失概率,并且能持續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此外,經營性租賃資產的標的物一般為飛機和船舶等大宗資產,其不但有較強的營運功能,保值增值性也較好,能夠有效抵御利率波動,有利于維護租賃資產盈利的可持續性 ;同時在跨境經營過程中以美元交易為主,通過美元掉期等工具可以基本鎖定融資成本,從而規避匯率風險。
三、當前發展金融租賃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金融租賃行業起步較晚,雖然目前發展態勢較好,但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仍面臨法律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外部障礙以及金融租賃機構自身的若干問題。
一是法律環境尚不健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缺乏租賃物的登記和公示制度,對租賃物權屬保護不足,當出現承租人違約時,租賃物不能起到“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作用。同時在租賃物取回方面,缺乏租賃物取回條件、取回程序、取回方法等配套規定。此外,法律關于承租人特殊資質也適用于出租人的要求,大大挫傷了租賃公司進行相關業務的積極性。從國際成熟市場來看,無論是租賃物權屬還是租賃物取回權,都有相關法律做了明確規定。并且由于其注重融資租賃業務中的租賃物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也不存在承租人特殊資質強加于出租人的問題。
二是監管政策缺乏統一標準: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以銀行短期借款為主,相較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同時,商業銀行對金融租賃公司貸款風險權重的指標為 100%,而商業銀行之間則為 25%,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成本。此外,金融租賃公司補充資本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和股東增資,相較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多渠道資本補充形式,金融租賃公司資本補充渠道單一,缺乏次級債等資本補充工具。
三是金融租賃公司的流動性管理手段有限:目前,金融租賃業務多以中長期業務為主,但其資金來源卻多數為期限較短的銀行貸款,穩定性較差。隨著資產負債規模和融資總量的持續增加,這種負債以短期為主、資產以中長期為主的業務模式,容易造成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導致流動性緊張,致使流動性管理的難度不斷加大。
四是金融租賃公司運營能力薄弱:缺乏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國內金融租賃公司當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行業發展規模較小,經營方式的創新能力以及資本運營能力普遍較低,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租賃業務自身優勢的發揮。尤其是在金融租賃配套政策不完善和人才匱乏的形勢下,金融租賃產品的創新性不足,使得金融租賃公司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租賃公司往往局限于企業自身,缺乏產業鏈的延伸以及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金融租賃業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發揮。
四、商業銀行金融租賃業務發展的相關建議
在當前經濟下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高企,企業逃廢債行為抬頭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當支持金融租賃業務加快發展,配置更多資產到租賃業務中,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租賃業務在產業背景和風險處置等方面的優勢,以金融租賃業務推動信貸和風險管理轉型,提升金融租賃業務對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貢獻度。
(一)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從多方面完善行業發展環境為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發揮其逆經濟周期的調節作用,商業銀行應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推動與國務院指導意見相配套的各項政策和細則落地。
一是呼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政府支持力度。建議呼吁政府部門盡快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賃物公示登記制度。建立統一、權威的金融租賃資產公示登記平臺,并積極協調爭取該平臺取得法律授權地位,從而保障租賃資產交易安全,達到預防權利沖突的公示效用,同時引導行業規范操作、合法合規經營,為將來開展租賃資產交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呼吁盡快推進多渠道融資政策的落地,降低融資成本。建議國家財稅部門完善租賃資產證券化、轉讓業務相關規定,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在資產轉讓后繼續向承租方開票,并將轉讓成本在納稅申報時扣減銷售額,以便降低資產證券化成本,鼓勵資產證券化等多渠道籌集資金,降低資金成本。同時考慮到金融租賃公司的金融屬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建議監管部門將商業銀行對金融租賃公司貸款的風險權重占比由目前的 100% 適當降低,引導銀行加大對其的貸款支持力度,以降低融資成本。
三是呼吁放松監管約束,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為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建議監管政策實施有別于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對金融租賃公司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保持在 8% 水平,釋放金融租賃公司的資本活力。建議監管部門盡快出臺關于金融租賃公司發行次級債、保險資金投資金融租賃資產等方面的實施細則,指導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運用市場化手段多渠道補充資本。
(二)加強集團協同發展,以租賃推動信貸業務和風險管理轉型
一是加強集團業務板塊協同,提高資產經營效益和更好地控制風險。由于金融租賃與銀行信貸各有優勢,對于既有信貸需求也有融資租賃需求的客戶而言,金融租賃子公司應當與母行加強協作,相互配合開發產業鏈條,共同為客戶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平臺。對于某些存在限制但優質的信貸業務,母行可以與金融租賃子公司共同以無追索權的融資租賃保理運作模式開展業務。借助金融租賃公司的平臺優勢,為母行提供業務機會,提高集團整體的資產效益。這樣做既能提高銀行資金使用效益,又可以擴大貿易融資規模。由于融資租賃參與各方均在母行開立監管賬戶,一定程度上還能夠規避貸款被挪用的風險 ;同時融資租賃設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相分離,有助于加強對業務的整體風險控制。對金融租賃公司而言,在融資渠道狹窄和融資成本較高的形勢下,將應收賬款賣斷給母行,在賺取費用收益的同時,既能夠盤活存量應收賬款,加速現金回籠,又可以實現表外融資,優化財務報表。
二是充分發揮金融租賃專業優勢,實現部分信貸業務轉型,以專業能力加強風險控制。對于無成形核心抵押物、建設周期和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的優質項目,如新建地鐵、新開發的大型固定資產等項目,可以通過以關鍵設備或生產線作為租賃物的形式開展業務。對一些銀行認為安全但受信貸用途監管限制而無法開展的信貸業務,在適于租賃介入的條件下,可以通過金融租賃公司平臺實現業務對接。從行業角度而言,航空航運產業采用租賃模式開展業務具有天然優勢。航空航運是資金密集和重資產型行業,具有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度高、信貸周期長、資金額度大、行業風險高、風險控制難度大等特點。除了具有掌握核心物權優勢外,金融租賃公司具有專業的管理和運營團隊,在租賃物的選取、定價等方面具有專業優勢,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租賃物的風險保障作用。尤其是航運產業,在全球經濟低迷,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等因素影響下,其信用風險暴露加劇,已被多數銀行列為壓縮退出行業。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金融租賃形式開展航運業務能有效控制風險。
三是加強信貸與租賃業務合作,提升風險處置效益。當前產能過剩持續加重、企業逃廢債行為抬頭,資產質量管控壓力巨大,要重點發揮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優勢,加強與信貸業務的協同發展,降低風險敞口,提高集團資產質效。對于存在一定風險苗頭或者管控壓力的信貸業務,可以適當考慮通過租賃進入信貸退出的形式降低集團風險敞口。通過租賃業務的進入,及時退出信用和保證等風險較高形式的貸款。對于不良資產,則要深入進行風險處置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金融租賃公司在租賃物權方面的優勢,使集團處置風險的效益最大化。
(三)借助集團平臺發展金融租賃,提高集團整體效益
一是為金融租賃業務轉型提供必要的管理和資金支持。在加強業務合作的同時,商業銀行應對租賃業務進行適當的資源傾斜,尤其是對于通過租賃降低集團整體風險的業務,應重點予以支持。對這類業務,既應從風險管理的源頭把關,將業務納入集團統一授信范疇,確保整體風險有所下降 ;也應合理配置增量資本金資源,并在業績考核過程中對金融租賃業務的經營指標進行必要的調整,從而保證租賃子公司參與集團風險管理的積極性以及各項租賃業務的正常發展。
二是發揮銀行集團優勢,加強與海外分行的聯動。商業銀行發展海外金融租賃業務時,可以充分利用商業銀行境外分行獲取當地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時性的優勢,了解境外業務企業運營情況和信用背景,熟悉所在國的法律和政策環境,進而加強對租賃業務的風險控制。另一方面,隨著金融租賃業務的國際化進程持續推進,在美元融資、國際客戶拓展、境外發行美元債券和融資安排等方面能夠與海外分行加強聯動,通過飛機、船舶等項目融資,為海外分行發展資產業務提供機會和選擇,增加集團綜合收益。
三是優化業務結構,提高航空、航運等資產占比,加快業務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多種措施鼓勵發展航空、航運業務。航空業務,繼續依托發揮好商業銀行境外專業平臺的功能和資源,加大對金融租賃國際客戶的拓展力度,做大國際業務的規模和占比。航運業務,進一步拓展國際化視野,探索在國際航運中心搭建業務支點和平臺,加大國際業務的投入和布局。積極開拓市場運營相對穩定的油運、化學品船、豪華郵輪等細分市場業務機會,保持行業領先的規模增長。
四是加大金融租賃業務在支持“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等重大戰略中的業務比重。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下,金融租賃業務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支持“一帶一路”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等重大戰略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商業銀行應當發揮金融租賃在這方面的特有優勢。對于資金占用較大的高端裝備,商業銀行可以采用金融租賃業務的形式進行項目支持,以彌補傳統銀行信貸業務的不足。